发布日期:2024-08-22 22:08 点击次数:58
古时候的战争,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么心态?他们是不是必死无疑?
战争,是一种集体、民族、国家、政府互相使用暴力、攻击、杀戮等行为,使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。战争是残酷的、是无情的,因为随着战争的爆发,必然会带给参战国双方的人民深深的痛苦。世界发展至今,有两次的影响力深远的战争,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。众所周知,这两次战争都给世界人民带去了很深的灾难,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金。
士兵是战争的直接组成部分,战争一旦爆发,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,士兵们将勇往直前的向前冲,哪怕面临的是即将到来的死亡。在影视剧《我的团长我的团》中,有一个川军团的团长叫龙文章,他所率领的这支部队,不仅装备活力差,且单兵作战的素质也不如正规军,反而就是这么一支杂牌军,到最后却不顾一切一股劲的往前冲。但今天小编说的是,在古时候的冷兵器战争期间,用刀剑长矛等冷兵器对砍,带兵的将军们会安排什么样的士兵打头阵呢?
据史书记载,古代中国称战争为争、战、征、伐、兵等。在战国时期,各国之间的打仗都比较讲究“师出有名”,战争的参与方都会选择战争场地。战国时期比较流行战成,一辆战车乘坐三名士兵,这三名士兵都各司其职,一人驾车配短剑,一人持弓弩进行远距离射击,最后一人则持戈近距离搏杀。另外,战车上还配备有旗鼓铎铙,用以保证军队的通信联络和战斗指挥。总体来说,战车的战斗力是十分强悍的,如果和步兵交战,可能一个重逢就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势,所以战国时期的战争,主要就是战车之间的战斗。
和战国时期相比而言,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的古罗马人,他们在打仗的时候,最开始的时候都安排的是新兵打头阵充做炮灰。但经过数次战役后,罗马人发现这样的战术安排不合理,因为新兵没有什么战斗经验,一旦阵型被敌方冲散,便会全部拼命的往后跑。在这样的情景下,站在后面的老兵可能还没来得及和敌人接触,队形便被败退下来的新兵给冲散了,跑得慢的士兵还有可能会被自己人给踩死。所以在后来的战争中,古罗马人学聪明了,便把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放在最前面。
前文说到过,战争必然会伴随着死亡,人都是爱惜生命的,没有人愿意白白送死。那么,问题来了?在古代战争中,站在第一排的士兵,他们是什么心态?他们会不会必死无疑吗?
首先:重赏之下必有勇夫
就心态而言,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拥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。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,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,既然敢于站在第一排,心中早已做好了为国或者为民族牺牲的准备。当然,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:重赏之下必有勇夫。站在第一排的人士兵,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多杀敌方的士兵,只要利益足够诱人,在利益面前就会有人争着站在第一排。
据史书记载:在战争来临之际,秦朝的士兵往往都会受到一番士气上的鼓励,大致意思就是只要奋勇杀敌,在战场上只要斩获敌人“甲士”(军官)一个首级,就可获得一级爵位(公士)、田一顷、宅一处和仆人一个。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,证据是敌人的人头(首级),也就是说在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,作为证据。
其次:狭路相逢勇者胜
狭路相逢勇者胜,本是汉语中的一句成语,其出处乃战国时期。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:秦伐韩,军于阏与。韩求救于赵,赵王召廉颇而问曰:“可救不?”对曰:“道远险狭,难救。”又召乐乘而问焉,乐乘对如廉颇言。又召问赵奢,奢对曰:“其道远险狭,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,将勇者胜。”王乃令赵奢将,救之。
其意思就是,在一次秦伐韩的军事行动中,韩国向赵国求救,赵王问名将廉颇的意见,廉颇回答说:道路狭窄,难以相救。赵王又问另一位名将乐乘,得到了和廉颇相同的回答。赵王便问了第三位名将赵奢,赵奢回答道:道路虽狭窄,但两军相争,只有勇敢、勇猛的人能够获胜。
也就是说,在两军对垒前,虽说第一排的士兵冲在最前面,但是只要有一颗不怕死的心,有一颗求胜心切的心,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,自然是战无不胜的。
最后:第一排的士兵未必会死
在冷兵器时代,冲在最前面的步兵装备是最好。不仅身穿盔甲,手里还拿着坚硬的盾牌,其手里的兵器也是最好的。他们冲在最前面,如果敌方放箭的话,这些第一排的士兵就会用手中的盾牌来抵挡。如果冲到敌方阵前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,这些第一排的士兵便会凭借着身上的护甲和手中的利刃与之纠缠,再加上后面的士兵也会随即冲上来支援自己,敌我双方交互在一起,谁还能分辨清哪个是第一排的士兵。所以说,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未必会死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干细胞回输的频率